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武直-19武装直升机介绍
2013-10-09 15:12:29   来源:   

查看原图
武直-19是由中航工业哈飞直升机研究所研制的武装侦察直升机。其设计源自于直-9W,采用串列式座舱布局、四页复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桨、外置4个武器外挂点和前三点式起落架等武装直升机的典型特色。武直19原型机于2010年7月成功首飞。
设计定位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武直-10武装直升机的情况下,武直-19的突然出现多少让人感到意外。而从技术和装备角度来讲,武直-19的出现却恰恰是最能平衡中国陆航装备需求与中国航空工业研发生产能力的方案。 众所周知,由于武直-10原计划采用的PT6C-76C发动机在由加拿大向中国出口时遭美国阻挠而作为代替的国产涡轴-9A发动机迟迟不能投产,导致武直-10暂时难以定型服役,无法满足陆航日益迫切的需要。因此,技术上完全源自直-9W而又具有比直-9W更高战斗力的武直-19自然成为中国陆航短期内代替武直-10作用武装直升机主力型号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在武直-10服役后,武直-19也可以作为与武直-10配合使用的侦察机型。这种配合方式日本陆上自卫队已有先例,就是OH-1和AH-64的搭配。另外,武直-19吨位较小,使用成本较低,也可作为武直-10的有效补充,形成高低搭配。

  在通用直升机基础上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早有先例,当年美国的AH-1武装直升机也是从UH-1通用直升机大改来的,直-9改武直-19作为应急和补充机型是合理的思路。直-9改串列本来就不是太难的事,技术也很成熟,动力配套都不成问题。武直-19在技术上与直-9一脉相承,因此不出意外会继承直-9便宜、皮实、耐用的优点。中国陆航已装备直-9多年,有丰富的使用、维护经验。装备武直-19有助于原装备直-9W的部队迅速提升战斗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直-9的维护设施,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作为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武直-19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达到AH-1W的武器挂载水准,即能同时挂8枚红箭-10反坦克导弹与两个火箭弹发射巢。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水准,四枚反坦克导弹的挂载量也够用,毕竟中国陆军航空兵面临的反坦克压力不大,武装直升机主要执行支援装甲部队的任务。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火箭弹发射巢和机炮用处要其实比反坦克导弹更大。从这点考虑,武直-19比更大更重的武直-10更适合执行强度较低的任务。可以判定,武直-19的水平肯定超过AH-1W,但仍弱于AH-1Z。
研制推测

  武直-19的前身为直-9W武装直升机。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三机部以技贸结合形式,引进法SA365“海豚”型直升机的生产专有权合同。具体由哈飞负责,引进法国SA365N1“海豚”直升机专利,开始生产直-9,1982年完成了首架机的装配。同年2月6日,直-9 6013号机在首都机场进行试飞表演,解放军总部及各军兵种、各部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前往观看。9月21日,两架直-9首次交付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投入使用。后经哈飞长期努力,发展出多个型别,包括基型直-9,最初的专利生产型,至1990年底与法国协议签订的50架已全部生产完毕,其中28架为基型直-9;另外还有20架为直-9A,直-9后继续生产型,相当于SA365N2;随后哈飞生产了两架直-9A-100,初步尝试了直-9生产的国产化。

  根据解放军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需要,直-9又衍生出几种军用改进型:直-9A(国产化型)、直-9B(驻港部队型)、直-9通讯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电子干扰型、直-9C舰载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G是W型的出口型,电子设备有所不同。

  直-9G武装直升机在基型上加强了装甲防护,驾驶舱顶部安装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观瞄制导装置。两短翼可挂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或火箭弹发射器(57-1型57mm火箭弹、90-1型90mm火箭弹),或23mm机炮等武器。该机用于执行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突袭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兵力机动、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该机于1988年10月31日首飞,1995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

  我国发展直-9武装型,很明显是为了弥补陆军武装反坦克直升机严重不足的局面。以往我国曾在直-5(苏联米-4型)型直升机上加装机枪和火箭发射器,后来在引进的米-17上加装了火箭发射器,属于客串性质的武装直升机。直-9G则是我军拥有专用武装直升机前的一个过渡,能提早培养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队伍。直-9在引进后首先进行的是合同规定的50架配套引进直升机的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引进和消化“海豚”的工艺技术,利用国内直升机技术基础对法国原设计进行吸收并逐步实现国产化。“海豚”国产化的成功使直-9的生产工作在国内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产体系,这就使中国在直-9在生产规模和改进发展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个成绩在中国因政治因素与西方关系冷却后显得更加重要。

  直-9作为中国在引进并完成国产化后唯一能够批量生产的直升机,在1988年完成引进项目中确定的50架生产后进行了多个改进型号的开发。直-9的改进型涉及到军用、民用和警用等多个方面,先后开发完成了直-9A/B(国产化通用运输型)、直-9W(武装型)、直-9C(舰载型)、直-9G(全天候攻击型)、直-9F(武警型)和直-9EA/EC/EW(出口型),民用型号也先后生产和开发了H410(直-9A)、H410A/G和较先进的H425。直-9的各种型号在中国军用和民用直升机装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9的改进改型和技术进步是中国20年里实用化直升机发展的过程,通过中国直升机型号中比较成功的直-9的发展和改进中表现出的特点和缺点,还可以对中国直升机科研系统在技术发展与型号开发方法的表现给予评价。

  中国陆军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直升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美国和苏联在越南和阿富汗对武装直升机的成功使用证明了武装直升机的价值,因此中国航空工业部在引进直-9后就开始了反设计和改进论证,直-9W(以反坦克为主要任务的直-9武装型)在1986年开始立项发展并在1987年完成样机的改装。直-9W加装了武器外挂架和火控系统等多项新设备,1988年首飞的直-9W到1995年完成设计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使用。直-9W的发展确实初步解决了中国直升机部队缺乏攻击能力的问题,但是直-9W的改进方法仍然是在保持原有机体设计基本不变前提下的改进,在改进方法和作战方式上与法国SA365M“黑豹”并没有什么差别,在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方面完全无法与真正的武装直升机相抗衡,存在装甲防护、夜战能力和火力不足缺陷的直-9W(包括后来协调火力支援能力的直-9G全天候攻击直升机)面对防空火力时非常脆弱。

  建立有战斗力的陆军航空兵最重要的是获得满足作战需要的装备,而中国直升机科研单位却不能很好的满足军队对武装直升机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初就基本成熟的直-9具备满足发展武装直升机的基础条件,中国的航空技术基础也有能力在开发直-9W时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国外类似机型也有改进设计成功武装直升机的经验可以参考。中国航空工业如果能够在改进直-9W的时候把步伐迈的再大点,完全有能力利用直-9W的设备和新的机体开发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

  美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AH-1是利用UH-1通用直升机的基础改进设计,苏联装备的米-24同样也是利用了米-8运输直升机的技术为基础,这两种直升机对成熟动力和新机体的综合在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了利用通用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完全具备发展武装直升机的条件,利用规格适当的通用直升机发展专用直升机在技术上也不存在大的难度。A129武装直升机是意大利上世纪80年代发展完成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以反坦克为主要任务的A129采用了两台820马力的涡轮轴发动机,A129的空重2529千克,机身内部载油量750千克,执行作战任务时的正常起飞重量为39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4100千克(多用途改进型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增加到4500千克),巡航飞行速度为250千米/小时。采用两台715马力发动机的直-9A空机重量为2050千克,最大载油量超过800千克,有效载荷为1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4100千克,巡航飞行速度为285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速度为305千米/小时。

  通过对比A129和直-9A的基本技术数据可以发现这两种直升机的技术数据非常接近,区别是A129采用纵列双座和狭窄的机身以降低正面投影面积,直-9A采用并列双座和带货舱的机身则是以人员和装备运输为基础要求。中国如果利用直-9相对成熟先进的动力-传动系统和类似A129的机体设计,或者直接参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基本掌握的AH-1G武装直升机的机体设计,完全可以利用直-9的基础开发出综合性能与AH-1S类似的双发专用武装直升机,直升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完全可以达到AH-1S的标准,其整体战斗力要远比直-9W和“小羚羊”这类直升机强大的多。

  利用直-9的机体改进设计武装直升机所需要的改动量集中在机身部分,假设设计新的机身和完成飞行试验需要十年的时间,那么中国陆军航空兵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可以接收直-9改进的专用武装型,其对中国陆军航空兵战斗力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直-9A使用的715马力的涡轴-8A相比同吨位的武装直升机显得功率略有不足,但是依靠涡轴-8A的动力性能仍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飞行性能和载荷条件,改进后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和有效载荷相比通用型直-9的差异并不大。直-9如果采用与A129类似的串列座舱和窄机身布局,并且将原设计中的涵道尾桨改为常规的Y或者X形尾桨以提高操纵效率,估计直-9改进机身并且增加外挂短翼和装甲后的空重可以控制在2500~2600千克之间,载油700千克执行攻击任务的正常起飞重量可以控制在39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则可以达到与直-9A基本相同的4100~4300千克。

但目前来看,武直-19仍然沿用了涵道风扇尾桨,这估计是最为简洁的改装手段。武装型直-9短翼挂架内、外侧挂点的载荷分别设置为250和200千克,机头采用与AH-1S类似的方式安装23毫米链式炮和200发炮弹,最大武器载荷约1吨的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作战任务的要求。

  武装直升机是现代化陆军航空兵成为具备攻击力的作战力量的基础,而重点执行侦察/观察和配合武装直升机作战的侦察直升机,也是国外直升机作战部队装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陆军航空兵大量装备的OH-58轻型侦察直升机是AH-1和AH-64的战斗伙伴,而日本独立开发的OH-1侦察直升机则是具备攻击直升机和侦察直升机特点的较先进机型。OH-1侦察直升机是日本陆上自卫对装备的较先进的侦察/攻击直升机,用来取代OH-6轻型侦察直升机的OH-1是日本公司自行发展的机型,在动力、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完全由日本独立开发完成。OH-1在同级别军用直升机中具备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而OH-1在总体布局和旋翼系统的设计方法上与直-9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OH-1采用了两台中等功率的发动机和与直-9类似的涵道尾桨,具备了与直-9类似的低噪音、高安全性和高速飞行性能,在设计的角度应该说OH-1要比A-129更加适合作为直-9改进的参照。

  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带有武装和瞄准系统的直-9早期攻击型在1996年就已经定型,这就是说武器、挂架和瞄准装置应该不会成为问题,改进设计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工作可以集中在对机体的结构设计方面。利用“海豚”成熟先进的动力-传动技术和达到西方70年代末期先进水平的结构和材料技术,采用涡轴-8A可以将直-9改进设计成起飞重量3.9~4.2吨的武装直升机,如果使用功率更大的涡轴-6不但可以提高国内大功率直升机动力系统的应用水平,促进涡轴-6能够得到有序和系统的发展,还可以改进完成出起飞重量在6~7吨标准的中型武装直升机,甚至可以利用中型武装直升机的技术成就促进同样级别通用直升机的发展,最终利用直-9这个灵活的平台和直-8的动力系统推动直升机技术的整体发展。

  武直-19的综合性能确实无法和武直-10、“虎”这样从基础上就是按照武装直升机标准设计的机型比较,但是利用直-9A的成熟部件确实可以发展出综合性能不低与AH-1S的武装直升机,这种直升机足以在局部战争中对抗AH-1S/W和米-35这些武装直升机,并且能够使中国陆军航空兵提前十年的时间获得真正的武装直升机。最新完成的武直-10的综合性能确实要优于直-9平台改进的武直-19,但是代价却是以陆军航空兵长期的装备空白换来的,而且陆军航空兵因为没有适当的装备来获得和熟悉武装直升机的战术应用,因此在新型武装直升机服役后必须在使用中从基础开始逐步完善战术体系,这个过程所需要消耗的时间明显的延长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中国军队如果在本世纪初期被迫投入到军事行动中,那么缺乏武装直升机的陆军航空兵很难在战争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甚至无法在战争中获得保证运输直升机的安全,更谈不上压倒对方武装直升机的阻截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了。武直-19的整体作战能力也许有欠缺或者不足,但是基本依靠国内条件就可以满足需要的直-9却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当国内直升机高性能动力装置仍然依赖进口供应的情况下,直-9的动力系统较有保障的优势将会在保证装备供应和战斗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关图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